時間: 2010-09-14 瀏覽人數(shù): 206
“陪太子讀書”的尷尬
中國的汽車品牌被國外公司并購后一直扮演的是綠葉成紅花的角色,紅旗越來越丟失自己的核心技術,連外形等參數(shù)也趨向國外淘汰車型。這樣視乎并不能阻止中國品牌國際化的進程,并購的現(xiàn)象越演越烈。騰中與悍馬、上汽與雙龍、比亞迪與奔馳、到如今的吉利并購沃爾沃這件事情。今年八月,吉利宣布收購了沃爾沃全部股權,資產交割完成。這無疑是個振奮國民熱情的并購,國內自有品牌向國際化邁出了第一步。
從技術層面上,吉利可以突破技術壁壘獲得國外先進的產品和技術。從市場層面上看,吉利傍上了沃爾沃這個“大款”,通過沃爾沃去發(fā)展海外渠道對吉利很重要,但這種單方面受益的并購并不利于未來的發(fā)展,怎么在保持沃爾沃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是吉利的又一個難題。其次兩家公司之間存在著較大的企業(yè)文化差異,也是不容忽視的,上汽集團收購韓國雙龍后因為韓國當?shù)毓@些文化差距和非經濟問題而陷入窘境。
如何由“潮”入“流”
吉利收購沃爾沃將產生最大的風險點應該是“沃爾沃”這個外來洋媳婦嫁入后,其品牌價值將有可能大幅縮水。這或將是沃爾沃轎車品牌被收購風波中最大的損失,也是旁觀者在這場并購戰(zhàn)中最擔心的問題。就算收購了沃爾沃的品牌、產權和技術,但是產出來的還會是以前的沃爾沃嗎?“人生最幸福的事莫過于剛買了部吉利的車子轉眼就成了沃爾沃,而人生最悲慘的事莫過于剛買了的沃爾沃車子卻成了吉利”。上述兩句話形容兩個品牌購買者的心情再恰當不過了,使作為沃爾沃的用戶,許多購買者也提出了質疑,畢竟未來沃爾沃要在中國設立30萬輛的生產線,未來沃爾沃汽車的服務或零配件供應是否會受到影響,在中國生產的零配件質量關是否能把握好?中國的制造工藝水平是否合格?管理是否完善?等等。誠然,生產后的質量問題和技術問題無疑是消費者最擔心的問題,正是因為當初紅旗質量一般、油耗高等缺陷,一汽則希望通過引進技術開發(fā)國內急需的中檔公務用車,確保紅旗品牌進一步發(fā)展,而現(xiàn)在技術升級“國有化”的后果是面目全非。
將國外產品與生產設備直接拿過來,局部改動一下以自己的品牌銷售,這也許是一種捷徑,但自主開發(fā)能力是永遠買不來的,長此以往將形成對外國技術無法擺脫的依賴。后續(xù),核心先進技術怎么要轉化自動生成自主開發(fā)能力是李書福最值得斟酌的問題。由于躺在合資或并購的溫床上,吉利在過程中如果忽視對技術的消化吸收、缺乏對建設自主開發(fā)能力培育的本能,所步的是紅旗的老路。
南方略劉祖軻